【文物里的抗战记忆】银钳静默,小院长存:白求恩的烽火仁心

新闻焦点 2025-09-14 20:55:17 75
X https://flv1.gmw.cn/gma/20250829/20250829153817056_2034.mp4

  【文物里的抗战记忆】银钳静默,小院长存:白求恩的记忆静默<strong>言为心声网</strong>烽火仁心

白求恩医生使用过的止血钳和镊子。 图源:国家文物局

 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银钳一把银白色止血钳、小院一把镊子静静陈列;而在山西省五台县松岩口村,长存一座白墙灰瓦的白求小院静谧而庄重。它们都在纪念一位伟大的烽火医生,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·白求恩。仁心

【文物里的抗战记忆】银钳静默,小院长存:白求恩的记忆静默烽火仁心

亨利·诺尔曼·白求恩(Henry Norman Bethune) 图源:人民网

  亨利·诺尔曼·白求恩,1890年3月生于加拿大,银钳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。小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长存言为心声网白求恩毅然组建援华医疗队,远渡重洋奔赴中国。

【文物里的抗战记忆】银钳静默,小院长存:白求恩的烽火仁心

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松岩口村的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。 茹行止 摄

  1938年初,白求恩抵达中国,经武汉转道西安、延安,于6月18日来到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驻地。为提高诊疗效率,他倡议在根据地建设一所集中救治、分散养伤的战地医院。白求恩亲自参与设计、施工,军民携手将松岩口村的龙王庙改造成了战地医院,并命名为“白求恩模范病室”。

【文物里的抗战记忆】银钳静默,小院长存:白求恩的烽火仁心

白求恩在模范病室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。沙飞 摄

  克服艰难险阻建成的白求恩模范病室,不仅使敌后根据地的伤病员得到了及时救治,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条件下培训出一批医护人员,为我军创办野战医院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【文物里的抗战记忆】银钳静默,小院长存:白求恩的烽火仁心

白求恩在距前线仅3.5公里的小庙内为伤员做手术。罗光达 摄

  1939年10月,日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发动冬季“大扫荡”。白求恩毅然推迟了原定的回国行程,把手术室设在离前线仅3.5公里的小庙里,坚守在涞源县摩天岭的战斗一线救治伤员。战斗打响后,重伤员不断送来,枪炮声越来越激烈,日寇越来越近,但白求恩仍坚持为最后一名伤员做完手术才撤离。手术中,白求恩不幸手指感染,最终引发败血症,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,终年49岁。

  毛泽东在《纪念白求恩》一文中深情写道:“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。”白求恩的精神跨越时空,至今仍熠熠生辉。

  资料来源:人民网 央视网 新华网 中国军网 白求恩纪念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

  策划:李方舟 茹行止 王文韬

  制作:茹行止

[ 责编:王蕾 ]
本文地址:http://xuzhou.gdjxjd.com/news/143e18799669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欧盟暂停针对美国关税的两项反制措施6个月

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协副厅长级干部肖俊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
海军某基地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

西班牙新一代军事卫星投入运营

乌克兰女子在美国轻轨车厢遭刺喉 特朗普:太可怕了

友情链接